在國內某汽車企業供職瞭近20的老黃過得有些煩惱。本來已經做到瞭部門高級經理的他在6月份時被公司通知降職減薪,由於行業不景氣,企業為瞭節約成本隻能控製人力開銷。而本來閤同就已經到期的老黃並不接受這樣的安排,於是選擇瞭主動和公司解約。上半,車市齣現瞭罕見的産銷量急速下滑。老黃隻是其中一個犧牲品。在這場大蕭條下,無論是國企還是在國內銷售的外企都大量裁員,經銷商庫存大幅提高,甚至一度齣現瞭“關店潮”。9月底,政府決定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在優惠政策刺激下,車市於10月開始反彈,並在11月創下瞭單月産銷量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在傳統汽車市場步履維艱之時,新能源車市場開始崛起,在前11個月取得瞭産量同比增長4倍的亮眼成績。專傢預計,在政策和市場環境多重利好下,新能源車産業有望進一步爆發,的汽車市場也將由此進入重要的轉型期。寒流産能過剩銷量下滑車市進入“新常態”“新常態”無疑是這兩經濟的一個關鍵詞,汽車行業在經曆瞭可觀增長後,也進入瞭“新常態”,但是錶現形式卻更為激烈,以一場罕見的大蕭條開瞭。5月份的時候,北京車主何先生來到一處自己常光顧的4S店做車輛的例行保養。他驚奇地發現,幾個月沒來,這裏已經人去樓空,之前的4S店已經關門瞭。4S店齣現“退店潮”,這在當時的國內汽車行業掀起瞭一陣恐慌。“撐不住的關店瞭,剩下沒關的很多也是在苦苦支撐。”據長春市某一汽大眾4S店的銷售經理嚮《經濟參考報》介紹,已經有10從業經驗的他,還是頭一次遇見這樣的情況。每月隻能賣齣300多颱車,庫存壓力巨大,公司試圖降價促銷,卻麵臨來自其他經銷商的“價格戰”。根據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整個上半,全國汽車産銷比上同期分彆迴落瞭近7個百分點。在銷量急劇下滑的同時,汽車産能過剩的窘境尤為明顯。前11個月,汽車行業的銷量達2178.66萬輛,預計全銷量有望接近2500萬輛,而國內主要汽車廠商的産能總和早已超過3000萬輛。車市是否到達拐點尚難論斷,但進入“微增長”新常態已成既定事實。在日前舉行的汽車工業協會月度信息發布會上,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預測今車市增長率應該在3%左右。而在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看來,未來幾,汽車市場可能會麵臨3%以下的增速,甚至會齣現零增長、負增長的局麵。突圍政策發力破解睏局汽車銷量現逆轉在市場寒流下,政策再度成為拯救局麵的“關鍵先生”。9月29日,國務院發布瞭關於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而排量1.6升以下的産品正是車市的絕對主力車型,在這項政策的促進下,10月和11月全國汽車銷量實現瞭逆轉,取得瞭大幅增長。這並非首次政府針對汽車市場采取扶持行動。早在2009,政府就一度對排量在1.6升以下車型實施購置稅減免政策,並帶來瞭車市井噴,那一全國汽車銷售增幅高達52.93%。而此次政策推齣後,光是11月單月,排量1.6升及以下的乘用車就賣齣瞭155.66萬輛,環比增長16.5%。10月和11月,這部分乘用車同比銷量對整體乘用車同比銷量增長的貢獻度均達到83%。值得一提的是,在推齣傳統汽車車型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同時,9月底的新政還同時提齣支持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研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範試點,落實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能源汽車占比,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等。以來,我國針對新能源車的扶持政策可謂是“層齣不窮”。據《經濟參考報》不完全統計,今以來,中央和各部門共推齣瞭17項國傢級政策,包括齣颱瞭“十三五”期間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新能源車船免徵車船稅,以及印發《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等。在國傢的大力推動下,在汽車市場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産業逆市上揚。1至11月,新能源汽車纍計生産27.92萬輛,同比增長4倍,占比傳統車纍計産量的1.28%。銷量方麵,1至10月,新能源汽車纍計銷量17.1145萬輛,同比增長2.9倍,已占市場總銷量的0.88%。根據預測,今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22萬輛,有望登上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位置。展望新能源車增長加速引領汽車業轉型業內普遍預計,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新能源汽車將在齣現更大規模的增長,和傳統燃油汽車市場呈現完全不同的走勢,車市也將由此進入徹底轉型的重要曆史時期。實際上,在政策的明確導嚮下,作為市場主角的車企在未來産品的投資方嚮上愈發統一,紛紛加碼新能源産品研發,僅在,上汽、長城、長安等多個自主品牌已經在資本市場上募集資金用於研發新能源汽車,而業內預計這種趨勢將會進一步加劇。由於的市場基礎與國傢政策將有更大規模的提升和改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齣現更高速的增長態勢。企業的信心也在水漲船高。國傢到新能源汽車的纍計總銷量目標為500萬輛,而目前八大車企自己公布的目標加起來已經超過瞭320萬輛。據北汽新能源常務副總經理兼産品工程院院長王可峰嚮《經濟參考報》介紹,該企業計劃賣齣55000輛新能源汽車,目標産能將達到10萬輛級。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認為:“從現在的發展形勢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世界第一的地位已經沒有懸念。”不過,也有很多專傢提齣,新能源汽車從目前的推廣到未來的真正普及,仍需攻剋包括充電設施的配套應用、掌握核心“三電”技術等多重難題。就在幾天前,質檢總局、國傢標準委聯閤國傢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發布新修訂的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及通信協議5項國傢標準,對電動汽車充電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問題作齣改進。業內預計,此次充電國標的公布,為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産業帶來瞭重大機遇。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總監吳輝錶示,從市場規模來看,未來充電站的預估值將會更高,收益模式也將實現新的創新。短期來看,國內將會迎來一個充電站或充電樁的建設高峰期。此外,多位專傢建議,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健康發展需要建立長效機製。一方麵,新能源汽車産業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不斷優化用戶的齣行體驗;另一方麵,促進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公共政策要具有持續性,並且根據現實情況及時進行完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