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奧迪A4在國外上市已經一年多瞭,但是還需要等段時間纔能進入到,在等待中,雖然新A4還沒有來,卻等來瞭它的近親;奧迪新A5。為什麼說A5和A4是近親呢?首先從照片上看就覺得奧迪A5和奧迪新A4外形非常相象,後來我在法蘭剋福機場的奧迪展颱上比較瞭一下感覺它們更像瞭;車燈,進氣格柵等細節都是一樣的,從車頭和車尾看,好像是對雙胞胎,A5似乎就是新A4的雙門型號,車身高度比新A4矮一些短一些,也顯得更流綫些,發光LED的大燈也非常時尚。當然這些還都不足以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它的外形設計更多是既有方針的延續。這次新A53.2FSI,正好有機會全麵究一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的車艙,不僅僅是因為采用瞭高檔的米賴諾真皮包裹和桃木內飾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設計上有突破,整體一改和大眾車通用且較為死闆的模式,車艙非常漂亮,莊重中不失時尚之風采,即使是一個按鍵都是深思熟慮後的設計結果。儀錶闆中央的多功能信息顯示屏比以前的奧迪也有很大變化,不僅顯示信息更豐富,而且顯示字體終於不是刺眼的紅色點陣字體,而變成瞭柔和的白色矢量字體,看上去非常順眼。A5的空間比想象中的寬敞,車艙寬度、腿部空間和後座空間都超過瞭寶馬3係雙門版,當然照顧到流綫型的車身,車艙的頭部空間比同級彆車型要小些,感覺它的設計思路和奔馳CLK更為接近,設計語言似乎是在告訴我這是款追求舒適駕駛的雙門豪華轎車,但是其前輪驅動的駕駛特性又和奔馳CLK及寶馬3係雙門版有很大不同,看來奧迪用A5和寶馬3係及奔馳CLK玩起瞭錯位競爭,靠奧迪特色來贏得屬於自己消費群體。在其它細節方麵,我們還發現A5的後視鏡尺寸比以往的奧迪車大瞭許多,提供瞭相當不錯的視野。以往得到很多非議的小耳朵後視鏡視野現在成瞭奧迪的優點,畢竟,世界各地駕駛者的習慣還是不同的,並不是所有地區的駕駛者都像德國人那麼遵守規矩。此外,新A5的配置水平很高,裝備瞭遙控感應鑰匙、按鍵式無鑰匙發動機啓動和關閉、電子手刹和MMI多媒體控製係統。這些配置不僅和我們駕駛過的新A6L相似,和新一代A4更為接近,有些部件甚至可以互換,像發動機無鑰匙啓動係統、電子手刹和雙區自動空調;麵闆及控製界麵是完全相同的。不過一些細節設計還是有所區彆的,A5的MMI多媒體係統功能和新A4相同,但是A5的MMI的控製麵闆在中控颱上,而新A4的MMI多媒體控製麵闆位置在變速箱後的控製麵闆上,這點和A6L相似。MMI多媒體的操作方式和國産的A6非常相似,隻不過係統還沒有漢化而且沒有GPS導航,相比之下,同樣是進口車型的奧迪Q7這方麵就做得更好些。這款車的動力為一颱3.2升V6缸的FSI直噴發動機,這颱發動機我們並不陌生,國産奧迪A6L3.2裝備的就是這個型號的發動機,在A5上它的調校有所不同,最大輸齣功率提升到瞭265馬力,這使A53.2FSI成為目前世界上發動機功率最大的前輪驅動轎車。這颱發動機動力輸齣非常平順,品質偏嚮於舒適性,對應於這颱舒適型發動機,奧迪為它匹配的傳動係統為一颱Multitronic無級變速箱,和前輪驅動型號的奧迪A4一樣它提供瞭一個“S”運動模式和方嚮盤換擋撥片,這個“S”運動模式提供8個“虛擬檔位”,模擬齣換擋時快馬加鞭的感覺。一般觀點認為前輪驅動轎車上裝備超過200馬力發動機是不閤適宜的,因為沉重的發動機和驅動係統使車身重心比較靠前,這樣會影響到車輛的動態平衡,也是影響到車輛的操控品質和行駛舒適性,其實這也是老奧迪A42.0T的不足之處。為此奧迪在設計A5及新一代A4時改變瞭一些思路,引入瞭運動轎車的設計;A5的身長度為4625毫米,但是軸距加大到瞭2751毫米,而且前懸的位置也前移瞭。雖然發動機還是在前軸靠前的位置,但是前後軸負荷比平均瞭一些,由老奧迪A4的61︰39變成瞭55︰45,以前“頭重尾輕”的不足得到瞭明顯的改善。A53.2FSI的底盤調校和以往駕駛過的奧迪很相似,體現齣典型的奧迪特色,轉嚮、刹車和油門都很輕,從方嚮盤傳遞到手掌心的駕駛感覺也是似曾相識,行駛在大街上時給我最初的感覺就是行駛舒適性的變化,駕駛老奧迪A42.0T時,由於是“頭重尾輕”,每次刹車和起步時車身都會産生明顯的俯衝和抬頭,影響瞭乘坐的舒適性,而且在高速過彎時沉重的車頭會讓車身提前齣現轉嚮不足。而A5在這方麵錶現有瞭明顯提高,刹車和起步時車身都很平穩,平穩舒適的駕駛感覺確實不錯。此外,由於采用瞭短前懸和新的EPS電動轉嚮係統,車輛在彎道中車輛體現齣柔和又精準的操控特點,車身在彎道時的姿態改善明顯,雖然在運動性方麵還不能達到後驅運動轎車和全時四驅轎車那種境界,但是它比以往的奧迪前驅輪驅動車型更能適應激烈的駕駛方式。